欧盟委员会日前发表声明,拟从7月4日起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欧委会此举引发广泛担忧,欧洲多国政商界人士对此表示反对,认为这不符合欧洲汽车工业和消费者利益,将阻碍行业创新与发展,危及欧洲能源转型前景,最终影响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绿色发展的努力。
2024年5月4日,2024(第十八届)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闭幕,参观者在2024北京车展比亚迪品牌展台参观。新华社记者尹栋逊摄
在全球汽车产业大国德国,不少政商界人士认为欧盟对华征收临时反补贴税不仅无法解决欧洲和德国汽车工业面临的挑战,还会对欧洲企业和消费者产生负面影响。
德国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表示,这是欧委会一个错误的决定。征税会阻碍欧洲车企发展,损害欧洲利益,贸易保护主义势必引发“以关税回应关税,以孤立取代合作”的连锁反应。
德国副总理兼经济部长罗伯特·哈贝克认为,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是“最糟糕的处理方式”,“如同把婴儿和洗澡水一起倒掉”。
创新发展离不开竞争与合作
德国联邦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协会主席米夏埃尔·舒曼说,相比保护主义措施,竞争更有利于产业发展和交通电动化转型。中国车企通过不断提升本地化研发能力,为欧洲用户提供了具有开创性的技术解决方案,这些经验已成为全球行业创新的典范。
“德国的目标是实现所有相关方共赢。”德国中小企业隐形冠军学会主席瓦尔特·多林指出,要有足够开放的心态面对来自中国电动汽车行业的竞争。
匈牙利、瑞典等国的一些官员也对欧盟做法提出批评。匈牙利国家经济部长纳吉·马顿表示,保护主义不是解决方案,应该支持合作和自由市场竞争。“我们不应该通过惩罚性关税限制制造商之间的竞争,而应该支持和帮助欧洲电动汽车行业在全球范围内提高竞争力。”
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外景(无人机照片,2024年6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郭晨摄
欧洲各界人士认为,在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中国电动汽车等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有助于降低技术成本,推动清洁能源技术在更广范围应用。中国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绿色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而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将破坏欧盟自身绿色转型和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合作的大局。
德国黑森州欧洲及国际事务司前司长博喜文(外文名:米夏埃尔·博尔希曼)说,中国电动汽车在西方市场的份额约为10%,并未对西方电动汽车发展构成所谓威胁。一些欧盟领导人听从美国的指令,而没有衡量经济等方面的利弊。
作为非欧盟成员国,挪威是目前欧洲新能源车销售占比最高的国家之一,该国多位官员表示挪威不会效仿欧盟加税。挪威财政大臣特吕格弗·斯洛格斯沃尔·韦杜姆表示,挪威不会加入欧盟行动。挪威外交部区域事务司司长韦比约恩·迪斯维克说,即使欧盟决定征税,挪威也不会追随。(参与记者:李函林、陈浩、张玉亮、单玮怡、刘向、康逸、李学军、陈斌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