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入新的一年,全球各地区形势牵动着世人的神经。
亚太:地区国家重合作 美国持续掀风浪
中国作为亚太地区大国,一向致力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促进地区国家合作发展、共同繁荣。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2023年已举行数轮磋商,力争2024年内完成谈判。2024年还将举办“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等活动。中国与亚太地区国家在新一年里的合作值得期待。
与此同时,美国在亚太地区不断兜售所谓“印太战略”,拼凑各式封闭排他的“小圈子”煽动分裂对抗。在美国大选年背景下,不排除美方出于国内政治需要加大在亚太地区搅局力度的可能,而台海、南海、朝鲜半岛形势可能因此承压。
美国总统选举和经济发展态势最受关注,将对本地区和世界其他地区产生较大影响。
在这个大选年,美国两党之争和社会撕裂将进一步加剧,中间温和派生存空间将进一步受到挤压。为应对选举,拜登政府预计将在经济、移民、教育等领域发力,而共和党也将继续奋力造势,以争取夺回总统宝座。分析人士认为,仍在持续的加沙冲突和乌克兰危机或许会提升外交政策在本次选举中的分量。
亚欧:乌克兰危机是焦点 俄西博弈仍激烈
2023年12月14日,在俄罗斯莫斯科,俄罗斯总统普京步入“年度盘点”活动现场。新华社记者曹阳摄
这一年,乌克兰危机升级进入第三个年头,但从眼下情况看,结束这场危机仍看不到隧道尽头的光亮。去年乌克兰军队对俄方发动的反攻受挫,一些西方国家在某种程度上出现“援乌疲劳症”,但美西方出于维护地缘战略优势需要,预计仍将持续军援乌方同俄方激烈博弈。乌克兰危机一旦出现转折,必将是地区和国际局势中的重大事件。
乌克兰此前以同俄方的冲突还在进行为由取消了2023年议会选举。对是否于2024年举行总统选举,乌总统泽连斯基也表示“现在不适宜”。但乌国内仍有要求按期选举的声音,相关事态如何发展以及将对战局产生何种影响值得关注。
欧洲:欧盟要职将换届 极右势力或壮大
1月5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比利时首相德克罗(左)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比利时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标志前合影。2024年1月1日起,比利时接任欧盟理事会轮值主席国,为期半年。新华社记者赵丁喆摄
由于欧洲建制派政党近年来在解决移民、经济增长缓慢等问题方面整体表现不佳,受渴望变化的民意影响,欧洲极右翼政治力量不断壮大。2023年,极右翼政党在芬兰、荷兰等国势力大增,已进入内阁或在议会选举中获胜。随着乌克兰危机和巴以冲突延宕,涌向欧洲的难民潮再度出现,2024年,反移民的极右翼势力很可能在欧洲获得更多支持。
欧洲经济增长乏力,欧盟经济“火车头”德国2024年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当前,欧元区利率维持在高位,高利率叠加高债务,给欧盟多国金融稳定带来压力,令经济复苏面临更多挑战。
加沙冲突对巴以双方、地区乃至国际局势都带来严重冲击,其影响已从政治、安全延伸到经济、社会等领域。
由于美国支持以色列,而对阿拉伯国家诉求少有顾及,阿拉伯国家和美国之间裂痕将继续加大。近年来美国在中东地区进行战略收缩,但仍竭力维护其在中东的霸权,美国中东政策的破坏性作用将进一步凸显。
当前,求和平、谋发展正成为越来越多中东国家的共识。这些国家独立自主性空前增强,正积极参与塑造国际体系,成为“全球南方”的重要力量。
随着非洲联盟近期加入二十国集团,以及埃及、埃塞俄比亚1月1日成为金砖国家正式成员,2024年,非洲在全球事务中的参与度与发言权获得提升。新一届中非合作论坛会议将再次在中国举办,中非双方将在更广泛领域开展合作,为中非人民带来更大福祉。
南非、塞内加尔等国2024年将迎来总统选举,其结果将直接影响到这些国家以及地区的局势走向。
拉美:“左右”方向待抉择 中拉合作迎大年
2023年12月7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巴西总统卢拉在南方共同市场(南共市)第63次首脑会议上发表讲话。南共市是拉美地区最重要的经济一体化组织之一。新华社记者王天聪摄
近来,随着厄瓜多尔左翼冲击总统宝座失利和来自极右翼阵营的阿根廷总统米莱宣誓就职,拉美左翼掀起的第二波“粉色浪潮”在经济持续低迷的“逆风”下略显后劲不足。
2024年,中拉论坛迎来成立十周年。中国将同拉美国家一道,不断提升中拉合作水平,增进人民福祉,共同促进人类进步事业的发展。(参与记者:刘晨、刘赞、刘丽娜、孙萍、辛俭强、韩冰、张远、蔡施浩、赵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