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呼和浩特6月7日电(记者彭源、任彦逸)夏日炎炎,漫步在地处黄河“几字弯”的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中,微风拂过,沙地中树影婆娑,伴着啾啾鸟鸣深吸一口气,清冽的空气如饮甘泉,令人心旷神怡。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营新华林场所在的地方生态环境极其恶劣,沙尘暴、干热风、冰雹、暴雨等灾害性天气时有发生。“无风满地沙,有风埋人家。只见春季籽下种,不见秋天收庄稼”曾是这里的真实写照。
这是2024年3月26日无人机拍摄的国营新华林场内治沙造林的景象。新华社发
1978年起,随着“三北”工程建设启动,依托项目支撑、国家投资,国营新华林场正式吹响大规模治沙造林的“冲锋号”。“黄沙变绿是一点一点靠人‘拱’出来的。”林场退休职工李凤岐回忆说,那时候条件真是艰苦,每年到了植树期得赶进度,全场百名职工搭帐篷住在沙窝子里,运苗、挖坑、浇水全靠人工。
这是2023年6月14日无人机拍摄的国营新华林场内的景象。新华社发
据统计,“三北”工程实施以来,国营新华林场累计造林3.9万亩、林场森林覆盖率已达65%,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2023年6月14日拍摄的国营新华林场中栽种的沙生植物。新华社发
国营新华林场只是防沙治沙战线中的一个生动缩影。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袁晓东说:“当前,防沙治沙工作进入快车道,巴彦淖尔市将锲而不舍推进‘三北’等重点工程建设,全力打赢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为把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筑得牢不可破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