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热线:18729176688
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科技 > 正文
鉴往知来 | “千年学府、百年师范”教育理念的时代启示
来源:新华社 2024-03-20 11:36

3月1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长沙市,考察了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校区),了解学校用好红色资源、坚持立德树人等情况。

一座书院,绵延湖湘文脉;往来师生,名垂中华史册。

  这是近日拍摄的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 摄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前身是长沙城南书院,由南宋著名理学家张栻于公元1161年创办。张栻是湖湘学派代表人物,在城南书院居家论道、著书立说、会友讲学前后共九个春秋。1167年,朱熹与张栻论学于城南、岳麓、石鼓书院,偕游南岳,史称“朱张会讲”。百余年来“明贤讲学,风教蔚然,得人颇盛”。

1949年,学校改名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2008年升格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继续书写湖湘大地的教育故事。从城南书院到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如今这里已然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师范教育的高地。

新华社记者 王晔 摄

毛泽东同志曾在此求学、工作八个春秋,新中国成立后亲笔题写了“第一师范”校名。

缘何古老学府在岁月长河中屹立不倒、人才辈出?其中离不开进步的教育理念和深远的育人智慧。

千百年前,这所学校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启示着今天的我们。

新华社记者 王晔 摄

以传斯道而济斯民,学思并进、知行互发,城南书院致力于为社会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书院倡导学生担当起文化继承和弘扬的责任,具有兼济天下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立志高远、谦逊明礼,“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

起于风云激荡的湖南一师,发扬了城南书院培养传道济民经世人才的教育传统,砥砺了湖湘文化中开放进取、敢于创新的图强意识,契合了当时中国救亡图存的发展趋向。一大批进步青年在此立下救国之志,从此奔向革命前线。

“国家之盛衰视人才,人才之消长视教育,教育之良窳视师范。”百余年前,湖南一师的一则招生广告揭示出师范、教育、人才与国家兴衰之间的密切关系,深刻影响了无数立志投身师范的学生。

新华社记者 王晔 摄

建校百廿年来,湖南一师培养的优秀教师和其他各类人才,成为全省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骨干力量。学校还致力于为农村小学定向培养具有本科学历的优秀教师,近十余年培养了2万余名乡村公费师范生。

新时代,新师范,新使命。历经千年风雨,“第一师范”金字招牌闪耀着时代光辉。

  记者:杨湛菲、谢樱

  新华社国内部、湖南分社联合出品

北京每日新讯传媒科技有限公司主办 中国每日新讯网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京ICP备2022027517号-2        京公安网备: 号
邮编:102101 联系电话:13509176606 新讯热线:13359170111 新讯邮箱:41079888@qq.com 新讯QQ:41079888 地址:北京巿延庆区中关村延庆园东环路2号楼1895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