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热线:18729176688
您的位置: 首页 > 环保林草 > 正文
三大国际机构点赞我国沙漠治理成果
来源:新华网 2024-12-13 10:59
  近日,塔克拉玛干沙漠喜提“绿围脖”,实现沙漠边缘全长3046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全面锁边“合龙”。下滑看海报,一窥当地固沙成果及各国专家对此的真实评价——

  治沙,沙漠面积大是头号难题。塔克拉玛干沙漠之广,几乎可以装下整个意大利;环绕一圈3046公里,接近从北京到泰国曼谷的直线距离。其次,气候干旱、风沙强烈、水资源匮乏……恶劣的自然环境是另一个绕不开的难题。此外,沙漠地区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人口稀少,也给工程建设增添不少难度。

  为逐渐补齐塔克拉玛干沙漠生态屏障最后“缺口”,截至今年8月,新疆已围绕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布局7个重点治理项目、13个子项目,涉及7个地州市46个县(市、区),并将持续至2030年,进一步筑牢我国的生态屏障。在资金方面,新疆在中央“三北”工程补助资金基础上,每年专门拿出10亿元专项资金补助支持新增防沙治沙项目。

  如今生态屏障全面锁边“合龙”,离不开政府支持与政策保障,也得益于当地各族人民数十年如一日的努力。

  实现全面锁边“合龙”的于田县选用当地盛产的玫瑰作为生物治沙的作物之一,不仅美化环境,也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在漫漫黄沙中增添一抹浪漫玫瑰色。而在沙漠中种植红柳和梭梭固沙之余,当地还种植肉苁蓉——俗称“大芸”,一种寄生在红柳、梭梭的多年生寄生草本植物,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发展大芸产业不仅有不错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重要的是能带来良好的生态效益。

  “我想赞扬中国政府在全球范围内应对荒漠化方面的领导力”

  塔克拉玛干沙漠实现生态屏障全面锁边“合龙”,也是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荒漠化防治的生动缩影。多年来,我国积极推进荒漠化防治及“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防沙治沙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荒漠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我国不仅加快荒漠化治理,也广泛开展国际合作,推动荒漠化防治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走向世界、造福世界。

  2017年,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受邀与泛非“绿色长城”组织秘书处签署合作备忘录,在生态系统监测、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人才培养、技术转让等领域开展合作,增强非洲国家防沙治沙能力;2023年,第三届塔克拉玛干沙漠论坛在新疆举行,来自中国与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的上百名科研人员共同研究如何在撒哈拉沙漠与塔克拉玛干沙漠有效防治土地退化和荒漠化;自2007年以来,中国已成功举办9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向世界推广分享荒漠化防治技术和经验……

  12月2日,在沙特阿拉伯利雅得,人们参观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大会中国馆。新华社记者王东震摄

  新华社国际部 媒体融合生产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出品

北京每日新讯传媒科技有限公司主办 中国每日新讯网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京ICP备2022027517号-2        京公安网备: 号
邮编:102101 联系电话:13509176606 新讯热线:13359170111 新讯邮箱:41079888@qq.com 新讯QQ:41079888 地址:北京巿延庆区中关村延庆园东环路2号楼1895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