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用短暂而平凡的一生,谱写了永恒的精神篇章。
学雷锋纪念日前夕,记者走进城市和乡村,从无数志愿者无私奉献的故事里,感受新时代雷锋精神之光。
街道成立次年,吕艳艳成为一名社区工作者。当时,小区许多楼栋里堆放着杂物,有严重安全隐患。吕艳艳上门劝导,常常吃闭门羹。
她和同事一起入户问需,了解居民的实际困难和诉求,调解邻里矛盾……越来越多居民开始配合他们的工作,一些居民还主动加入到他们的队伍中。
雷锋精神汇聚起向上向善的力量。2020年,双新街道统筹辖区内的志愿服务力量,成立多个志愿服务团队。
百姓“点单”、社区“派单”、志愿者“接单”。双新街道学雷锋志愿服务团队已经有16个,注册志愿者近4000人,累计服务群众3万余人次,社区服务精细化程度、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范俊平就是其中一位。
“这可能是严重的心血管疾病,需要尽快转诊。”范俊平迅速作出判断,患者第一时间被转运至定点医院。入院检查发现,患者有猝死风险,因救治及时,转危为安。
参加义诊、科普工作,2020年新冠疫情来袭时毅然报名前往一线……“我希望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照亮更多人生命的角落。”范俊平说。
10年前,小亦被确诊为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给她和家人带来无尽的痛苦。经过北京协和医院医生近10年的精心治疗,她最终回归正常生活。
2023年,已经是大学生的小亦申请加入北京协和医院志愿者团队。“我想用自己微小的力量传递雷锋精神,像每一位帮助过我的人那样。”小亦说。
26岁的蒲姝颖在重庆市合川区三汇镇一个山坳坳里长大,初中毕业之前,她很少走出大山,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向往。
2016年考入大学后,蒲姝颖开始参与学校各种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从受助者转变为志愿者。
大四时,作为重庆大学第22届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她奔赴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三河镇大河小学,成为32个山村孩子的“小蒲老师”。
蒲姝颖说,雷锋曾在日记里写道: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当年那个大学生姐姐就像雷锋一样,滋润了我的内心,为我照亮了前路。我也想像他们一样,为孩子们点亮心中的明灯”。
“支教时走的路,是我20多年人生里走得最踏实、最有收获的路。”蒲姝颖说。
雷锋精神赋予蒲姝颖火一样的热情,也“点燃”了她身边的同学、朋友,重庆大学学雷锋志愿服务氛围日益浓厚,越来越多的同学加入青年志愿者行列,2019年志愿服务1万人次,2023年增加到8.6万人次。
<p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0px 20px; color: rgb(0, 0, 0); font-family: " pingfang="" sc",="" xhw-pzh,="" "lantinghei="" "helvetica="" neue",="" helvetica,="" arial,="" "microsoft="" yahei",="" 微软雅黑,="" stheitisc-light,="" simsun,="" 宋体,="" "wenquanyi="" zen="" hei",="" micro="" sans-serif;="" font-size:="" 18px;"=""> “在别人有需要的时候伸出援手,你就是雷锋。”蒲姝颖说。(记者丁锡国、李鲲、尹思源、徐鹏航、周思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