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贺泓源 北京报道
潮玩市场到了拐点。
久谦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一季度,全国共有潮玩店3055家,较2021年的高点减少约1500家。此外,公告显示,IP小站(机器人商店)数量持续减少,2023年上半年关闭495个机器人商店,收入同比减少55.13%。
与此同时,市场分化加剧。财报显示,2022年,泡泡玛特线下零售店有232家闭店1-3个月,收入增速放缓至3%。到了2023年上半年,该公司营收达到28.138亿元,同比增长19.3%,第三季度收入增速达到35%至40%。
如此局面下,各家都在力争上游,因为掉队意味着淘汰。
2024年1月1中旬,52TOYS发布了自己的扩张计划。该公司提出,2024年,将有上千款产品推入市场。围绕IP,52TOYS将在持续推出原创IP,如胖哒幼Panda Roll、Nook、Sleep、Lilith,同时与迪士尼公主、米奇和朋友们、华纳猫和老鼠、蜡笔小新、哆啦A梦等知名IP达成更深层的长期合作。52TOYS亦新签约国内外诸多热门IP三丽鸥、吉伊卡哇、镖人等,产品将于2024年陆续推出。
在渠道端,52TOYS将推出原创娃娃机。另启动海外百店计划,加速布局北美及东南亚市场。
总体来看,IP端成为52TOYS扩张亮点。该公司宣布,构建变形机甲IP——猛兽匣的内容生态,推出小说、漫画、动漫、电影等内容。目前,已签约科幻作家王诺诺打造官方首部小说,该作品有望在今年面世。猛兽匣是52TOYS于2016年推出的中国原创变形机甲系列产品。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市场波动,影视公司们对打造IP越发慎重。
“现在基本不做大IP,先做盈利性更可控的中等IP。”有头部视频平台高管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导演陈思诚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强调,正在回归到电影本体。“现在不是一个特别激进的,适合所谓开疆拓土、大展拳脚的时候。”他说。陈思诚堪称中国电影系列化的标杆性人物,他打造的《唐人街探案》系列与包括模玩、文创、3C、小家电、服装服饰、食品饮料等超过50多个品类的产业均有衍生开发合作,且未来还有游戏、实景娱乐等领域的规划开发。
如此形势下,52TOYS向上游打造IP,无疑是种冒险。当然,基于能免去高昂IP授权金,收益是诱人的。国际上亦不乏案例,譬如,《变形金刚》正是由玩具向系列IP打造的经典样本。
这家公司将如何打造自己的“变形金刚”?2024年1月,52TOYS创始人兼CEO陈威、联合创始人兼总裁黄今,与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进行了一场对话。
陈威认为是52TOYS是一家很标准的玩具公司。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21世纪》:如何看待52TOYS与泡泡玛特的区别?
陈威:区别还是很大。如果要对标海外成熟品牌,我们其实更希望成为中国的万代。我们希望通过不同的玩具形式诠释不同的IP,面对更多元的用户,其实是一家很标准的玩具公司。在产品品类上,我们虽然有盲盒,但是不想局限在潮玩领域,我们有变形机甲和拼装、有可动人偶等产品形态,我更愿意称我们所在的行业叫收藏玩具,这个行业在日本叫hobby,在欧美叫collectible。在IP上,我们也是原创IP与合作IP双轨并行。
黄今:从品牌名称上就可以看出我们的区别,泡泡玛特是“MART”,以渠道起家。我们叫52TOYS,我们是以产品起家的。在品牌基因上就有很大的不同。
《21世纪》:52TOYS的核心壁垒在哪?
陈威: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在产品上,在于有持续的产品创意和设计。
《21世纪》:竞争力在产品,是指有了IP后把它设计为玩具的能力吗?
黄今:两个方向都是对的。一个是有好的IP后,我们能够基于IP打造好的产品;另外一个是,我们有好产品后,也可以去孵化好IP。
《21世纪》:如何打造猛兽匣IP?
黄今:我们还是把精力集中在产品上,然后与好的合作方和创作者一起来孵化IP内容。
中国其实非常缺乏本土的IP,所以我们做这个事情时,很多内容方对我们都很感兴趣。包括也有海外流媒体平台主动与我们联系,所以大家都能够看到这个IP的可能性,这是我们对外建立合作的基础。
而且这个IP是从产品而来的,它已经有很好的变现渠道。对于很多从内容中诞生的IP而言,商业化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有很高的门槛,这个门槛我们现在已经迈过去了。现在我们需要做好内容。一旦内容做成功,这个IP的变现能力就会呈指数级增长,变形金刚的IP发展也是很好的参照。
陈威:在日本,这种模式叫制作委员会。它会有一个发起方,我们会邀请各个领域的公司和机构加入进来,一起孵化IP。
《21世纪》:怎么看待消费者更在意性价比?
陈威:在经济(增速)下行时期,大家对于精神消费品反而会有更高的诉求。很多人愿意用不多的钱,来收获一份快乐。所以我们在开发产品的同时,除了要求产品具备独特的创意,还会让产品的定价更具性价比,让大家花更少的钱获得更好产品。
《21世纪》:当产品定价更具性价比,是否会对毛利率造成冲击?
黄今:不太会。因为我们不会卷价格,更多是在创意上让大家觉得物超所值。而且我们的产品属性决定了用户对我们的价格没有那么敏感,这是一个非必选消费,对于消费者而言,更多是买与不买的抉择。
中国有句古话,叫:东西有价,玩意儿无价。做文化产品更多是看你的创意能不能打动用户,然后价格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就行。像玩具,本身是PVC塑料,但是为什么它能卖出超过成本的价格,就是因为大家认同它附加的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像电影,(消费者)决定要不要去电影院看,不取决于电影票的价格,而取决于这部电影吸引力大不大,你想不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