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热线:16509171144
您的位置: 首页 > 地方省直辖市 > 山西 > 正文
聚焦高质量发展|黄河岸边,触摸“盐运之城”的发展脉动—运城思客会现场观察
来源:新华网 2023-11-11 13:24
循古而来,向新而去。运城市全面推动盐湖生态保护与开发利用,“退盐还湖”“还湖于民”,以盐湖美景引客纷至的同时,书写着绿色发展的新篇章。

傍晚,运城盐湖碧波万顷,湛蓝湖水共长天一色。

运城盐湖,古称河东盐池,有着4600多年的食盐开采史和70年的无机盐开发史。丰富的资源为当地发展带来了福祉,但长期的工业生产也使盐湖生态环境一度遭到破坏。

  运城盐湖美景 。新华网 发

2020年9月,运城市全面停止盐湖范围内的工业生产活动。随后,运城市启动盐湖生态修复工程,出台《运城市盐湖保护条例》,堤岸整治、江道疏浚、防汛加固等生态修复专项工程实施。

“通过生态修复和保护,盐湖从产盐池、工业区转变为旅游打卡地、生态保护区、科研基地。”运城市盐湖生态保护与开发中心副主任关妍说。

回望盐湖的保护之路,其价值不止于此。作为黄河流域重要组成部分,盐湖被纳入黄河生态大保护大治理范围。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高培勇在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进一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根本上要靠制度建设,必须将生态环境成本效益分析纳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建设体系。

“以前只知道运城盐湖的七彩之美,这次探访博物馆,感受到了千年盐湖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运城博物馆内,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会长张红宇,在了解运城盐池的历史后有感而发。

南风起,盐始生。从中条山吹下来的南风,在加速池盐析出、给百姓们带来财富的同时,也让千年的人文历史在此积淀。

“山西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最多的省,运城又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最多的地级市,所以我曾多次来运城考察。”18年前就因文物与运城结缘的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为运城支招,“运城应该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并通过不懈努力使运城盐湖、解州关帝庙成为世界遗产,早日走向世界。”

近年来,运城以创建山西省级文物保护利用综合性示范区为抓手,大力培育发展文博文创文旅产业,不断丰富供给和服务,全方位构建运城历史文化讲述体系。

  运城思客会现场。新华网 发

“今年我们推出了大型沉浸式实景演艺剧《宋韵·南风歌》,展现运城因盐而兴、生生不息的发展历程。”董亚强说,“如何进一步打造高品质、好口碑的精品力作,让运城借力‘出圈’,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很多人说运城是一个‘非常温暖的城市’,一个‘被低估,但后劲非常足的城市’。”世界城市品牌大会执行主席、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旅游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张婷婷,从网友的评价中获取了对运城的“初印象”。

站在位于中条山下的运城南山新境市民广场上,广袤盐湖尽收眼底,山水相依、美不胜收,是遛娃、观景、拍照的好去处。

运城市委副书记、市长储祥好表示,运城将接续打造“五条绿色走廊”,整体推进沿线自然生态修复、人居环境整治以及“农文旅”融合发展,着力打造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美丽画卷。

傍晚,岚山根·运城印象景区小吃街上老板招呼声、叫卖声此起彼伏;得名于《南风歌》的南风广场一角,文脉·河东书房让人们在书香中找寻“诗和远方”;温馨的河东驿站让市民在走出家门后,也能享受到“家”的温暖……

“城市居民也是城市传播的媒体。”张婷婷认为,要讲好运城故事,传播的内核与“土壤”是城市文化,需要把文化层层破译,将文化IP提炼、转化、再开发,以现代的创新表达传播出来。

策划:刘云伶

制作:王昕妍

新华网山西频道出品

北京每日新讯传媒科技有限公司主办 中国每日新讯网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京ICP备2022027517号        京公安网备: 号
邮编:102101 联系电话:16509171144 新讯热线:13509176606 新讯邮箱:41079888@qq.com 新讯QQ:41079888 地址:北京巿延庆区中关村延庆园东环路2号楼1895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