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电视剧《西游记》而言,无论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还是百花羞公主非要离开黄袍怪,经典桥段引发新的共鸣背后,是宝贵的集体记忆,也蕴含着对社会价值观的重新审视。仔细想来,谁不是在一个个惩恶扬善故事的熏陶下,从小一点点树立起的“三观”?面对外界的不确定性,重温那些熟悉的经典作品,也有利于我们找到内心的秩序感和道德感。
在现实社会带来的焦虑与压力面前,经典影视作品所提供的“情绪价值”也相当重要。正如南开大学有位教授所说,凡经典文本,永远都不是一个“封闭”的文本,而是永远开放的“活的文本”,借助弹幕、评论区进行的“意义互动”,经典影视作品得以打开一个开放的讨论空间,激活文本的多重意涵,让更多网友得到精神慰藉,找到情绪出口。
换个角度看,经典影视作品的持续走红,亦提示当下高品质文化作品的稀缺。有人按照现代的统计方式,计算出吴承恩参与的作品票房累计达到59.24亿元,相关作品有135部,其中电影数量超过了98%的艺人,电视剧数量超过95%的艺人,“顶流”实至名归;此外,蒲松龄、罗贯中、施耐庵、曹雪芹均名列前茅。由此来看,影视作品最大价值不在于流量明星,也不在于铺天盖地的宣发,而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价值输出,经得起推敲的人物塑造,以及对于社会关切问题的积极回应。
因此,经典影视作品流行不衰背后,有对本土文化的热爱,有对社会价值观的重新审视,也有正向情绪价值的寻求,其积极意义值得肯定。正如美国心理学家欧文·亚隆所说:“不管是什么带来了无意义感,治疗的答案就是参与。” (陆 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