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台收割机在稻田里来回穿梭,切割、脱粒、碎秆,伴随着阵阵机器轰鸣声,一株株沉甸甸的稻穗变成金黄饱满的稻粒……秋收时节,走进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田间地头,空气中弥漫着阵阵稻香。
这是农机手在浦城县石陂镇一处稻田里驾驶收割机收割水稻。新华社记者张华迎 摄
再生稻是种一茬收获两次的水稻,头季水稻收割后,利用稻桩上存活的休眠芽,在适宜的水分、温度、光照等环境条件下,再长一茬水稻,再收一季稻谷。最近几天,趁着天气晴好,浦城县石陂镇申明村种粮大户陈兆武正在忙着收获第二茬水稻。
从2020年2月试种以来,陈兆武种植的再生稻面积已经从1000亩增长到如今的3500亩。在他的带动下,石陂镇已有100多位农户加入再生稻种植队伍,种植面积超过1.5万亩。
再生稻高产背后,离不开科技助力。何时育秧插秧施肥、怎样提前预防病虫害、如何做好水肥管理……浦城县临江镇种粮大户马芳华说,在福建省农科院、福建农林大学和浦城县农技人员的帮助下,他种植的再生稻亩产已从2018年的875公斤提高到了2022年的1025公斤;亩产纯利润也从原先的100多元提高到现在的700多元。
开沟、起垄、播种、覆土、施肥……经过多道工序,一垄一垄油菜播种完成。“短生育期油菜11月播种,第二年4月就可收割,不影响再生稻播种。”陈兆武介绍,从去年开始,在浦城县农技人员引导下,他采取“稻+油”轮作方式错峰种植,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